办事指南

学生工作办公室

关于举办第二届“航天科工杯”大学生科技竞赛的通知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企业使命,从事着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航天防务技术,经过多年励精图治,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与研制生产体系,导弹武器装备整体水平国内领先,部分专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为部队提供了几十种性能先进的导弹武器装备,创造了我国国防武器装备建设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的“第一”,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并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等国家多个重大项目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在大学校园中掀起对航天理论和技术应用的关注热潮,同时为广大在校航天爱好者交流创新思想和创意设计搭建平台,为大学生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拓展渠道,进一步丰富与高校的合作形式,在2015年首届“航天科工杯”大学生科技竞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航天科工于2017年举办第二届“航天科工杯”大学生科技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主题
   前沿理论或创新技术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 
二、竞赛合作高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三、参赛要求 
  (一)参赛人员要求
   参赛人员或团队须为在校学生。
     (二)参赛方式:个人或团队(每个团队限5人以内)。 
  (三)参赛项目作品要求 
  1.基本内容要求:体现基础(前沿)理论技术或专业技术创新应用,其中技术创新必须为自主创新研发,无抄袭、仿冒等。 
  2.重点技术领域及主题技术方向: 
  重点技术领域:应紧密结合新一代武器装备技术与应用、新一代航天机动发射技术与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新一代装备制造平台及应用、新一代材料与工艺技术及应用等航天领域,自主创新特征明显,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主题技术方向: 商业航天与太空经济、飞行器总体、精确制导与控制、雷达探测、电子对抗、动力、发射、目标及环境特性、光电子、弹头与战斗部、空气动力与水动力、有效载荷、仿真、惯性、隐身、一体化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综合、先进制造、先进材料(及新工艺)、电子元器件、军事通信与信息安全、数据处理产品与服务、量子、太赫兹、脑科学等。
   3.作品形式:实物、试验、演示系统、专利/标准/规范、软件、报告/论文等。 
  (四)参赛项目作品材料要求 
  1.参赛作品要求不涉密,如应用背景涉密,需将参赛作品做脱密处理。 
  2.第二届“航天科工杯”大学生科技竞赛通过网上报名方式进行,报名网址:http://campus.casicloud.com。请报名者通过网站注册,并填写相关内容,填写内容需详实、完整。 
四、竞赛的步骤及时间安排 
  1.参赛报名:2017年3月13日至4月15日,各高校组织学生报名参赛。 
  2.作品征集:2017年4月15日至7月20日,参赛作品设计及征集。
     3.作品初审阶段:2017年8月1日至8月15日,竞赛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确定晋级决赛作品。
  4.作品终审阶段:2017年8月16日至8月31日,参赛选手或团队到北京现场对参赛作品进行说明答辩,竞赛评审委员会确定获奖作品及名次。
  5.授奖:2017年9月10日至12月31日,对获奖选手进行颁奖、奖励。
 五、竞赛奖项设置
  1.一等奖2名,奖金6万元 
  2.二等奖4名,奖金4万元 
  3.三等奖6名,奖金2万元 
  同时为获奖选手提供获奖证书。 
  如因报名参赛作品数量较少或质量等原因,获奖作品数量可适当降低。 
六、其他事项 
  1.本次竞赛不接受与国家现行法律和法规有抵触的申报项目,航天科工不对申报项目侵权等违法行为负责,一经发现申报项目存在违法行为即取消评选资格。  
  2.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航天科工及所属单位与高校联合开发或委托开发的项目,不得参赛。
  3.进入终审答辩的参赛个人或团队可被邀请到航天科工京区所属单位参观实践,答辩和参观实践期间发生的交通、食宿费用由航天科工承担。 
  4.获奖选手可获得到航天科工所属单位实习或与有关专家交流的机会,由专家对作品的工程应用前景进行评价、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获奖选手也可被推荐到航天科工“科技创新团队”参与科研工作。 
  5.获奖选手可被列为航天科工重点人才引进对象,列入年度“优才计划”后备人选。
  6.竞赛活动相关情况将在航天云网、航天科工人才招聘网、航天科工官方微信、《中国航天报》、《军事文摘》等媒介上公布。 
  7.竞赛未尽事宜由航天科工负责解释。
  
附件:《第二届“航天科工杯大学生科技竞赛用户手册》 下载链接:http://pan.baidu.com/s/1jHAl42q 密码:b93a
分享到:

版权所有 © 2014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沪交ICP备05053   流量统计

Baidu
map